您好,欢迎来到57G游戏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综合攻略

抓猫说明-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

时间:2022-08-24 14:47:55   来源:

抓猫(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57G游戏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抓猫(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介绍,大家可以阅读一下,希望这篇抓猫(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可以给你带来参考价值。

猫是饲养人数最多的宠物之一,相对于热情的狗,在都市生活的人来说,养一只猫相对来说会省心多了。养过猫的朋友或许都干过这么一件事儿,那就是当我们要把猫移开某个地方的时候,除了会赶走、抱走之外,最常用的就是用手捏住它的后颈皮,然后提起来,会发现:当我们用手抓住猫咪后颈皮的时候,它们仿佛就被点了穴一样,蜷缩着身体,一动也不动任人们“处置”。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当我们带猫咪去宠物店的时候,宠物医生们为了让猫咪乖一点,有时候会用夹子夹住它们的后颈皮,而此时的猫咪就跟被我们提起了一样,变得十分乖巧,让接下来的除虫、打针等事项得以顺利进行。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猫咪的后颈上真的有什么穴位吗?只要被捏住,就能让它们丧失所有的行动力?

猫变乖的原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

在学术界里面,猫咪的这种现象其实有一个很专业的词汇,叫做: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关于条件反射,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老师带我们做过的这么一个小实验抓猫,用锤子轻轻敲膝盖处,腿会不自觉地向前踢起来,这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条件反射,但是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不同的是,膝盖的这种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只要是健康的机体,都具备,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猫本质上是一种独居的猫科动物,虽然经人们驯化之后许多方面都已经脱离了野生动物的习性,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是依然保留着的。比如挪窝,在这件事情上,家猫依然保留着与野猫一样的行为。

农村的朋友可能会更常见,当人们发现了猫窝中的幼崽时,过不了几天,母猫就会将所有的幼崽转移到新的窝里面去,在整个转移的过程,母猫需要移动幼崽,用的就是叼住其后颈皮提起来搬走。

只要是需要移动小猫,母猫基本上都用这种方法,长此以往,小猫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即便是长大之后,当它们的后颈皮被捏住的时候,猫咪也会误以为是像小时候被母猫移动自己一样,所以它就会蜷缩着身体。

当然,有些小猫可能会没有那么乖,当母猫叼住它的时候,它会拼命挣扎,但是这也给它增加掉下去摔伤摔死的风险,所以久而久之,那些“不乖”的个体就渐渐地被淘汰了,能够健康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有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

这招对老虎管用吗?

我们观察到,自然界的动物里面,有许多用这类方法搬运幼崽的动物,那么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在它们的身上也适用吗?

事实上只要是采用这类方法搬运幼崽的动物,基本上都会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比如说蜜獾、豹子、狮子、老虎等,当然像猴子、猪等采用其他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捏住后颈皮就不会触发它们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了。

曾经我收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说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在老虎中也适用吗?如果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原著里面施耐庵是这样描述武松打虎过程的:“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抓猫,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大致意思就是武松左手揪住了老虎的顶花皮(跟后颈皮很近,难免有牵连),腾出右手拼命打,难道说武松之所以能够制服老虎,是因为恰巧抓住了后颈皮,引发了老虎的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才让老虎这么老实被按住?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只要是出现了此类搬运幼崽方式的动物,都适用,但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且与个体的感受有强烈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随着时间的增加,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反应会减弱,甚至是消失。同时,每个个体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表现出来的结果也存在差异。

大多数猫咪之所以一直保留着这种反应,是因为猫咪即便是长大之后,也有人类来代替母猫做出这种行为,导致它们对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印象深刻,而对于老虎来说,母虎会经常叼着它们走的情况只会在出生后的3个月内,而老虎长大需要2-3年的时间,寿命大约是20-25年,所以长大之后的老虎基本不大可能记住这一感觉,所以自然也就不大可能会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了。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曾用活页夹对31只猫咪进行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实验,他将这些猫咪按照年龄段、性别进行分组,然后用活页夹夹住它们的后颈皮,发现只有67%的个体出现了该现象,而且年龄越小越明显,那些没有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的猫咪,大多数年龄都偏大,说明这种条件反射的现象会随着个体年纪的增加而减弱。所以武松打虎的过程,我们只看一个乐呵就行了,都长到吊睛白额虎地步了,这种现象基本也消失了吧。

猫咪实验

日本神经学家在2013年的时候也做过一个关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的实验,实验者将一组的老鼠后颈局部麻醉,然后捏住后颈提起来,发现麻醉之后的一组相较于正常组来说,出现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的个体较少,而且效果也较弱,说明这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跟机体的感受强烈挂钩。所以如何模拟母亲叼住幼崽的力道,也是激发这一反应的关键因素,太轻可能没感觉,太重可能会弄疼它们。

老鼠实验

强直性静止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的区别

有时候我们看到电视上、网络上会出现一些宣称能够对动物催眠的人,而且他们的确那样做了,利用的原理是不是也是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呢?实际上不是的。

我们看到的动物催眠视频,基本上都是用鸡、青蛙、鸟、蜥蜴等等,显然这些动物不可能捏住它们的后颈肉,催眠者利用的其实是另外一个原理,学术界叫“强直性静止”,虽然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有点像,但强直性静止是与生俱来的,是动物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机制。

一些动物催眠表演

简单来说就是当动物受到惊吓时,会马上进入一种假死的状态,用以躲避天敌,这种反应不需要训练,就如同我们敲击一下膝盖,腿就会弹起来一样。动物催眠者就是利用突然给动物一个惊吓,导致它们触发强直性静止反应,从而达到催眠动物的目的。

这种表演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训练一下演技,然后找一只鸡,先慢慢晃动它,接着给它来一个突然惊吓,然后一切行动暂停,这只鸡便双脚一蹬,就像是真的死亡了一样,唤醒它的方法也很简单,轻轻拨动一下即可。

捏住猫咪的后颈皮,产生的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虽然与动物受到惊吓触发的强直性静止现象差不多,表现在外在上面都是让它们一动不动,但是本质上还是有差别的,总之,前者是后天的遭遇,或者经过训练所形成的,而后者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现象。

强直性静止受个体差异的影响更大,一般来说,越处于食物链底端的动物越明显,越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越不可能产生,这跟它们所处的生态位有关,毕竟像老虎这样的猛兽,长大之后就没有天敌了,它自然不需要用到这类反应来自我保护。

人类婴儿的类似现象

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动物之中,在人类的身上也同样发现了,但不是简单地捏住我们的后颈,而是有更温柔的表现形式。可能妈妈们感受更直观,当婴儿哭泣的时候,将他们抱起来走动走动,婴儿可能很快就不哭了,这可能与他们之前习惯了在母亲身体里面听心跳声的感觉有关。

当孩子出生之后,他就来到了陌生的环境里面,会表现出没有安全感,而当人们抱起他们,贴近心脏,能听见心跳,这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所以也可以解释为人类的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当妈妈们发现“抱起来”这种方法很管用的时候,以后基本上都会采取这种手段来“止哭”,无意中又加深了这种反应。

有些猫咪之所以一直会保持这种现象,其实跟人类有一定的关系,在小的时候被母猫“提”,长大之后人类代替母猫加深了这种反应,所以即便是长大、变成老年猫的时候,这种现象也不会消失。

而有些猫咪却不会存在这种现象,这类往往于在猫舍购买的猫咪中,因为从小到大,它们基本都没有被这样对待过,所以自然也就不会对“捏后颈”这个行为产生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了。

对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对老虎有没有用?取决于老虎在小的时候有没有经常被母虎“咬后颈”搬运过,而且与年龄段有关,如果在老虎小的时候,这种现象可能很普遍,自然就管用,但是当老虎长大之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现象可能就消失了,除非一直有持续这个动作。

(原创用心的作品,喜欢请给个赞,关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动物知识。)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针对抓猫(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详细阐释,如果您觉得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57G游戏网小编,抓猫(像抓猫一样抓住老虎的后脖子,它会变得像猫一样乖吗?)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有帮助可以收藏一下。



热门合集

更多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  游戏下载排行榜 |  专题合集 |  单机游戏 |  手机游戏
Copyright 2016-2023 www.57g.net 蜀ICP备20010799号-4